北碚四世同堂纪念馆简介

来源:风正巴渝 时间:2018-04-30 08:34

 

    

四世同堂纪念馆

    四世同堂纪念馆位于北碚区天生街道天生新村63号,占地面积3450平方米,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艺术家老舍先生抗战时期在碚的寓所,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老舍住地之一。该馆于2012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市北碚区爱国主义、中小学德育基地,重庆市北碚区红领巾教育实践基地。

    四世同堂纪念馆基本陈列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老舍生平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老舍在重庆的生活以及《四世同堂》的创作历程。第三部分是对著作《四世同堂》所取代的卓越成果的集中展示。结合展览场地重庆老舍旧居作为《四世同堂》孵化地的特性,展览以展示作品内涵与呈现作家生平并重,不仅呈示出老舍北碚岁月曲折而深邃的心路历程,更剖析了《四世同堂》的艺术特色,展览中所收藏的各版本也使观者对本作有更深的认识。


馆内实景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家,解放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老舍1918年在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任过小学校长、劝学员、中学教员等职。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员,从此开始文学创作,著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长篇小说。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名著《骆驼祥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筹组工作,并长期担任该协会的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主持其全面工作。在抗战八年中,他积极组织开展作家战地采访、救济贫困作家、募捐劳军、抗战文艺创作和展演等活动。

    1939年,他定居北碚蔡锷路24号,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才离开。在北碚期间是他最贫困也是文学创作最丰厚的时期,除写作《四世同堂》外,还先后创作了歌颂抗日民族英雄的话剧《张自忠》、反映抗战的长篇小说《火葬》以及大量的文艺作品。这期间,他还参加慰问抗日将士团的活动,远赴革命圣地延安。老舍是抗战文艺的杰出作家,有广泛的社会声誉。1944年,重庆文艺界专门为他举办盛大的创作20年茶话会,《新华日报》发表短评,高度评价他为抗战文艺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老舍赴美国讲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返回祖国,写出了新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话剧《龙须沟》以及《茶馆》等名作。老舍还长期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书记处书记等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