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三件宝”

时间:2018-05-02 11:37

    “农民的问题在地里,我坐在小车里,他们不会来找我说话办事。”邓平寿经常这样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解决问题,他坚持长年下村。下村时,邓平寿身上总有三样“宝贝”:黄布挎包、解放鞋和笔记本。

黄布挎包

    穿一身简朴的衣服,肩上挎一个洗得发白的军用黄色帆布挎包,脚穿一双解放鞋,是虎城老百姓心中“标准”的邓平寿形象。邓平寿的黄布挎包里,装着笔记本和蚕药、技术资料等,下村随时可以帮助解决一些蚕农的难题。

    一次,邓平寿听说千丘村二组罗立德家的三张蚕不吃食,急得团团转,他立即赶去,蹲在蚕房里仔细观察,最后确定蚕子是轻微农药中毒,他立即从挎包里掏出蚕药救治。只花了半天功夫,蚕恢复了吃食。罗立德拉着邓平寿的手,感激地说:“如果不是你,我这三张蚕就全完了啊!”

    邓平寿是个修枝的能手。到了桑树冬管的时候,他的帆布挎包里装着桑剪,看见村民修桑枝时有操作不当的地方,他就摸出桑剪教村民修枝。在一年一度的桑树冬管现场会上,邓平寿常常给大家作示范。他挽起衣袖,拿着桑剪,剪了起来,大约5分钟后,一株桑树的枝就修好了。“远看一把伞,近看光杆杆”,干桩、干疤、病残枝全部被剪掉。

    一次,家住千丘村三组的孙泽寿拿一把砍刀到桑树地里,把该修的枝砍了。邓平寿下村看见了,就喊:“老孙,老孙,你上来!”孙泽寿上去,邓平寿递支烟给他,然后从随身背的挎包里掏出桑剪,钻进桑树地里边剪枝边说:“你那样砍会影响树的发育。我剪给你看。” 30多株桑树,邓平寿一口气剪了一半,边剪边教,一个多小时后,孙泽寿学会了修枝。

邓平寿的黄布挎包

 

解放胶鞋

    邓平寿平时下村,最常穿的是解放胶鞋。

    2003年12月,邓平寿与副镇长陈宗国等一起下村检查桑树冬管情况。天刚亮,他们就从镇上出发,边走边看桑树修枝和刷白情况,了解群众在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从集中村经五角村、聂家村、八林村到波漩村,他们走了10多公里山路。下午两点,一行人才在波漩村吃午饭。

    饭后,一行人又依次察看桐子村、水口村、陈家村。走到一个叫水口岩的地方,要跨过一条1米多宽的深沟,由于体力不支,邓平寿没能跨过去,“咚”地一声栽进了沟里。大家把他拉上来时,邓平寿脚上的解放鞋装满了水,裤子水淋淋的。他痛得脸发白,在地上坐了半个小时。陈宗国知道他摔得不轻,建议用车来接,但他连忙摆手:“没关系,没关系,我没事。”接着往前走,坚持按原计划检查完陈家村的桑树冬管情况。

    下午6点,邓平寿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背越来越佝偻,手不时地扶着腰。陈宗国见他不行了,叫来镇里的汽车,硬把他塞进车里。这一天,几个人走完了7个村。

 

邓平寿的解放胶鞋

 

笔记本

    在邓平寿的遗物中,40多个笔记本格外引人注目。

    邓平寿白天下村,把了解到的群众困难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办公室,看见报刊杂志上与农村相关的文章,又摘抄在笔记本上。

    2006年夏,重庆大旱。水口村养鸡大户伍能军的5000余只鸡因缺水奄奄一息。从陈家村徒步到水口村察看旱情的邓平寿知道后,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8月16日,水口村六组伍能军5000只大鸡缺水,急需解决。”第二天,由镇里出资雇请的三轮车往返五六趟,为养鸡场送水,5000只大鸡、4000多只小鸡无一死亡。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口村两个组群众的饮水难,邓平寿先后5次到水口村,帮助村民打井引水,经过努力,800多人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

    只拿到初中文凭的邓平寿,下村处理完事情,还要挑灯学习。他的办公桌旁,堆满了涉及农业生产、政策法规,以及如何发展二、三产业等书籍。

    有一次下村,村民对退耕还林政策有疑问,邓平寿摸出他的笔记本一一解答,还自豪地说:“看,我是从报上抄下来的,准确。”

    就是靠着这些笔记本,靠着这些对群众点点滴滴的关心,邓平寿赢得了百姓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