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报国:奔波劳顿践行教养兼施

来源:风正巴渝 时间:2018-05-02 17:17

 

刘子如先生创办的重庆孤儿院一瞥

左:免费入读重庆孤儿院的学生、红岩英烈江竹筠的学历证明。右:重庆孤儿院的学生、解放后重庆市第一届副市长余跃泽晚年照。

    刘子如先生成为巨商以后,自奉甚薄,将一生艰苦创业积聚起来的财富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1902年在家乡创办青山私立孤儿院,1914年创办西南地区有史以来第一所教养兼施的孤儿院——重庆私立孤儿院,将自己临江门外胜家公司缝纫女校捐作院所,确定以教养孤贫之男女儿童今后能自谋生活为宗旨,首期招收男女孤儿生四十名。1917年迁建至大溪沟张家花园,到20年代初发展到校园面积70多亩,大小房屋140多间,一份史料上记载的在校孤儿生名单就有395人之规模。随后又创办重庆中华基督教自养美道会、重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等慈善机构,捐资兴建成都协和中学大礼堂、成都孤儿院,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大慈善家。

    1925年12月21日,刘子如商得其夫人同意,将家产除留少许作为生活费外,全部捐赠给孤儿院及青年会、自养美道会,共计103773元。据史料记载,刘子如所捐善款至1925年已达30余万元。按1925年全国财政收入46200万元计算,30多万银元是当年财政收入的万分之六点五。若以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算,相当于捐现值54亿元。若与历史事件比较,30万银元是鸦片战争赔款额的14.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如果熔化为银锭,其重量为10950公斤(1个银元重量单位七钱三分,为36.5克),按现在的白银市场价格31元/克计算,10.95吨也可卖3.4亿元。这还未计入另捐的400多石田产和1925年至1949年刘子如先生逝世期间的捐款数额。

    1925年12月22日的《商务日报》和28日的《成都国民公报》纷纷发表文章,报道刘子如先生作巨额裸捐的盛况,报道中引用社会贤达曾子唯和外国来宾代表美国领事梅福林的演说,称赞刘子如先生的慈善义举“惠人也深,泽人也远”、“世界所罕见”,“英、美、法也无及刘君者”。“公益者非独善其身之谓也,人之欲善,谁不知先生欲破除世产积习以谋最大之公益,必表而出之,以先生导路于前,吾国人追随于后,庶几我华慈善事业,风起云涌,公益学校之设置,由省而国而世界,以与全球慈善大家相抗衡。”美国、新加坡报纸也刊载文章,歌颂刘子如先生的博爱大德和慈善义举,并在成都孤儿院、重庆孤儿院为刘子如先生铸塑铜像,以志永久纪念。1936年,全国慈幼总会在青岛召开会议,会长孔祥熙高度评价他是“慈善事业的先者,成绩显著的刘子如”。

    同时,刘子如先生为给院生成人后谋取生活出路,要求院生必须学会一门技艺方能离院。为此,他开设草帽、缝纫、砖瓦等公司,给大批孤儿提供就业场地。对天资可造而无钱升学的院生,他总是予以资助使其继续深造,或介绍给社会实业家卢作孚、何北衡予以培养。

    重庆孤儿院历时三十余年,培养的学生数以千计,“其中升入大专院校毕业,在军政商学机关服务者凡数百人,能自谋生活者不计其数”。原重庆市副市长余跃泽便出自该院。特别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红岩革命烈士江竹筠(江姐)1932年起也在该院学习生活,她以自己殷红的热血,为重庆孤儿院的院志抹上了一笔最为绚丽的风采。

    刘子如捐赠善款有三个特点:第一,他奉行“不留金钱与儿孙买耻辱”的信条,将全部家产捐出。这不仅在当时的中国不啻为凤毛麟角,就是在慈善事业已经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少见。1925年12月22日,参加刘子如捐赠仪式的中外来宾对其将全部家产作为善款捐出均极表感佩。来宾高维嵩说,他特别钦佩刘子如的有两点,一是善于经营商业,二是在私有财产制下,竟能将家产全部捐出。第二,当其在经济上略有余裕时就开始捐款于慈善事业,之后即坚持不懈,死而后已。第三,捐出的善款为数甚巨。此外,他还以其影响力,调动社会力量为慈善事业尽力。更为可贵的是,在他竭尽心力于慈善事业而遭人恶意诬蔑与攻击时,仍初志不改,表示今后不仅要继续致力于慈善事业,而且“当侧重于全川孤儿院事业之推广。有一分能力,则尽一分责任,毁誉当无所计也”。其慈善奉献精神之高尚可见一斑,刘子如为了慈善,不惜千金散尽,真不愧是“重庆历史名人”中唯一的慈善家。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