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 廉政文化

三斤盐巴的故事

时间:2018-05-01 16:57

    1941年上半年,彭咏梧负责云阳、奉节一带的地下工作,有一次,为了帮助几位身份暴露的地下党员外出隐蔽,他住在一个叫陈泉的同志家里。事情办妥后,他准备返回小江。陈泉的父亲知道彭咏梧为帮助同志,把身上的钱花光了,要回去身上连盘缠(路费)都没有了。陈泉的父亲看到面前这位为了革命累得精疲力竭的年轻人说:身上没钱怎么行啊?彭咏梧说不要紧,自己到乡场去想想办法。陈大爷自己家里也没钱,于是,他让儿子陈泉送彭咏梧一段路,并砍了几根能作篙杆的竹子让陈泉扛到场上去卖,说是卖了买几斤盐回来。

    陈泉扛着竹子和彭咏梧到了场上,他背开彭咏梧把竹子卖了七吊钱,然后在河坝里装了一袋沙子,假装是称的盐。他找到了彭咏梧,把手中的七吊钱给他。

    彭咏梧说:“不行啊,这几天在你们家打搅不少日子了,你家里也紧巴巴的,盐都没有吃的了。”

    陈泉说“刚才把竹子卖了,称了盐。到小江有100多里路,一两天路上没有点钱怎么行?”

    彭咏梧问道:“竹子卖了多少钱?”

    陈泉说:“十吊钱。”

    “真的称盐了?”

    陈泉把装得鼓鼓的盐袋子给彭咏梧看:“花了三吊钱。”

    彭咏梧还是不收:“你家里也缺钱,我不能收。”

    陈泉急了,说,“这是爹说好了的,称了盐剩下的给你作盘缠。我如果不把钱给你,老爷子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我可要挨揍了。”

    彭咏梧先前在乡场转了一圈,也没遇到一个熟人,钱也没找着。又看到陈泉再三恳求,只好把钱收下。

    陈泉和彭咏梧在场头分手后,走出不远,就把袋子里的沙子倒了。当离开乡场走了五里多路时,忽然,听见彭咏梧在后面喊自己,把扭头一看,彭咏梧跑得满头大汗地赶了上来。彭咏梧二话没说,就要看陈泉身上的盐袋子,他看到袋子已经空空如也,生气地说:“你啷个这样不懂事,伯伯叫你称盐,你却把钱全部给我了……”

    陈泉只好实话实说:“爹爹要我把竹子卖了,把钱全部给你。”

    彭咏梧知道陈家确实没有盐了,无论如何不答应,硬把袋子抢去,和陈泉一同到场上,称了三斤盐巴交到陈泉手上,才收下剩下的钱。

    原来,陈泉走后,彭咏梧发现放袋子的凳子上漏有沙子,心里疑惑,到场上一打听,陈泉的竹子只卖了七吊钱,于是,就立即追了上来。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