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 专题新闻

制止餐饮浪费,立法!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0-12-24 09:5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实验中学在小份制售餐、分餐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推出食堂就餐“光盘换牛奶”激励机制,全体师生凭借“光盘”免费换取水果或牛奶,自觉养成“光盘”习惯,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图为在长兴县实验中学光盘奖励区,学生们凭借“光盘”换取牛奶或水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贵州省仁怀市一饭店推出小碗菜品,菜品分量是平常的三分之一,供食客结合自身的饭量和口味点餐,避免粮食浪费。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分装小碗菜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制止餐饮浪费,即将从道德约束为主走向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并重。

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分别对食品和食品浪费的定义、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监管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将近年来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

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和形式;餐饮服务提供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从国家立法层面治理“舌尖上的浪费”,明确各相关主体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亟待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引领和规范作用

客人均已离场,饭桌上却剩有大量菜品、主食和酒水。消费单据显示,除赠送菜品和自带白酒外,该桌11位客人共点菜15道、小面11碗、点心一份,消费啤酒15升、饮料若干,金额4779元。这是记者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家饭店的包间里看到的场景。

党中央高度重视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效明显,“舌尖上的浪费”有所改观,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受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和不科学、不文明消费习俗的影响,我国餐饮浪费问题“一直存在、时常反复”,甚至成为一个顽疾。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9月启动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耗现象;二是消费环节浪费,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50亿斤左右。

“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缺乏节俭意识是造成餐饮浪费的主要原因。”调研报告指出,虽然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全社会节约意识仍较为薄弱,制止浪费相关约束机制还不健全,粮食损失浪费问题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仍不同程度存在。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呼吁运用法律手段制止餐饮浪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法工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修改的基础上,起草了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在袁杰看来,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长效机制:“就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来说,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在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高度重视防止浪费,通过立法整治浪费行为,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立法制止浪费很有必要,咱们国家取消粮票还不到30年,决不能未富先奢。”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安少宁告诉记者,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之年,到现在也只是刚刚解决温饱、进入小康,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制止食品浪费行为。

明显浪费要收费,制作暴饮暴食音视频或被追责,小切口立法解决突出问题

刘晓亮是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一名合伙人律师,经常和朋友聚餐的他,对于媒体披露的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相关规定格外关注。

草案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在刘晓亮看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规定,明确了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有效抑制餐饮服务提供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的动机,起到制约浪费的作用。

上述规定,也让北京同和居餐厅副经理郭素红感到更有底气:“早在今年夏天,我们响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不仅制作了宣传标识,还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在点餐时也会提醒客人适量。客人如果做到‘光盘’,还会获得5元代金券奖励。”

除明确各类主体责任外,草案还在完善约束措施方面作出规定。如,针对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等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注意到,随着短视频、直播等行业的兴起,在镜头前试吃各种各样食物的“吃播”一度收获了大批粉丝,有的主播甚至一口气吃掉十桶方便面、十五份凉皮。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曾明确表示,大胃王式“吃播”的盛行,反映出的是对食物的错误认识。

“有的自媒体大胃王式‘吃播’传递畸形的饮食文化和铺张浪费的价值观,亟待加强监管。”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也提出,自媒体平台要加强自律,宣传文明健康的粮食消费观,对大胃王等“吃播”不良推介严格监管、严肃取缔。

“草案坚持问题导向,主要针对实践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兼顾其他重点环节设置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告诉记者,推进“小切口”立法是此次草案起草工作的一个主要亮点,避免了大而全、小而全,着力解决制止餐饮浪费的突出问题,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明确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反食品浪费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披露,75.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环节浪费最严重,认为商务宴请、公款消费等是餐饮浪费主要场景。据中国科学院专家调研,各类“事件性宴聚”浪费30%左右,商务宴请浪费30%至40%。

反食品浪费,机关单位不能缺位。在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中,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是重要责任主体,草案多处内容对机关单位履行反食品浪费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在公务活动用餐方面,草案要求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公务活动用餐应当推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用餐数量、形式。

在机关食堂管理方面,草案要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将反食品浪费纳入公共机构节能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内容。

记者注意到,上述内容与现行的《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相关要求高度呼应。2014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该意见,主要针对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等方面进行规范。

“与意见相比,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更加严厉制止奢靡浪费,其位阶更高,效力更强,有利于促使机关单位人员从守法的角度节约用餐。”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李瑛说。

草案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情况等。

地方性法规、国外专门立法提供借鉴

“推行公筷公勺、双筷和分餐制,提供半份菜、小份菜菜品规格”“探索建立餐厨垃圾按量收费制度”……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正式施行,这被认为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地方出台或修订了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探索通过法治手段制止食品浪费。9月25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实施4个多月后迎来首次修改,增加“光盘行动”“小份菜”“打包剩余食品”等要求。12月15日,在总结当地“理性消费”“剩菜打包”等良好习惯基础上,《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开始实施。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地理位置、物产分布以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地方餐饮浪费的表现和突出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就为地方立法留下了空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四级调研员李辉说,近年来,各地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外相关立法也为草案起草提供了有益借鉴。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到2030年使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目前,立法制止食品浪费已成为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行动方略。

记者了解到,欧盟以及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已制定专门法律反对食品浪费。其中,欧盟于2018年修订《废物法》,并于2019年通过了《建立欧盟共同方法来测量食品浪费的授权决定》等,要求成员国编制防止食品浪费方案,提高食品浪费监测水平。意大利于2016年通过《为促进社会团结、减少浪费,捐赠和处理食物、药物法》,更加注重“鼓励原则”。

此外,美国、加拿大以及13个欧盟成员国则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或者政策文件等方式减少食品浪费。

“为做好立法研究,法工委对联合国、欧盟、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等有关法律、规定和文件进行了系统梳理。”李辉介绍说,其中关于“食品浪费”的界定、政府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责任、减少食品浪费的具体措施等都提供了参考。

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相促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珍惜粮食、物尽其用、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受传统婚丧习俗、文化及“面子”等因素影响,科学饮食、理性节约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长期以来,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主要处于社会舆论倡导和道德评价层面,缺乏有效监管合力与手段。现行法律中,对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仅有原则规定,缺乏更具有针对性的约束措施和引导措施。一些更具体的规定法律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实际执行效果也不够理想。

如何平衡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约束与倡导的关系,是草案起草的一个重要考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起草工作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着眼建立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加强对食品浪费不良行为的监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统一、相促进,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增强公众反食品浪费意识。

这一点,在草案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在各类主体责任方面,草案既约束公务用餐,规范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外卖平台的餐饮服务行为,加强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管理,明确旅游经营者、食品经营者责任,同时又倡导个人和家庭形成科学健康、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和生活方式。

除了加强监管、完善约束措施外,草案还积极构建反食品浪费社会共治机制,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教育、教学内容,规定新闻媒体开展反食品浪费的公益宣传等。

“制定反食品浪费法,把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有利于运用法治力量引领形成正确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尚。”许安标说。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