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 专题新闻

T1060抗战中坚——蒋逵

来源:风正巴渝 时间:2021-10-09 10:14


“幺表叔,你就帮我一次,调我到空军吧,我想上天杀敌。”

“不行!你视力和身体素质通不过,怎么当空军?当陆军不一样的杀敌报国吗?”

“可是,当陆军不过瘾,不能那样痛快歼敌。”

“不用说了!快回你的部队去!不然,我叫军法处一顿军棍打你回去。”中年军官黑着脸,严肃地对穿着新士卒军服的年轻人说道。年轻人一脸的失望,看了眼面前这位不近人情的长辈,转身慢慢向大门口走去。

“三娃子。”中年人叫住了他,走过去抚住了他的肩头,又和颜悦色对他说道:“三娃,你看现在国难当头,我们整个军队就这么点飞机,太珍贵了!还要用在关键的时候,拼光了就没了,所有飞行员都是万里挑一,经过严格遴选的拔尖人才,稍有一项不合格都要刷下来,这是对国家负责。别怪表叔薄情,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算什么?现在正是前方用兵之际,陆军正是缺人的时候,你去疆场杀敌报国吧。”

年轻人默默地走了。中年军官望着他走远的背影,叹口气,摇摇头,落座到办公桌前,仰头静静地思索着,英武的国字脸上布满了凝重神色。

这位中年军官,就是民国著名的海空双料将才蒋逵,来找他的年轻人是他表哥的儿子,想通过他的关系调到空军去服役,被他拒绝。这位年轻人后来也在石牌保卫战中,浴血疆场,光荣殉国......

每到风雨飘摇之时,神州大地总会涌现出一大批匡济时艰的英才,蒋逵即是其一。他才华横溢,且胸怀坦荡,至今留下许多事迹让后人颂扬。

蒋逵先生,四川巴县人,生于1890年。早年毕业于上海商船学校和北京航空学校,是我国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两栖人才”。民国初期,精通荚语的他和几名同事受北洋政府委派,到欧美等先进国家去学习飞行,并对诸国的空军基地进行考察,把他们的先进理念带回国内,开始筹建中国最早的空军,就任南苑航校教育长兼飞行队长,是首批在中国蓝天翱翔的飞行员之一。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北洋航空队,计划在黄埔军校开办航空班,蒋逵受聘为筹委会委员,并任北伐军空军司令部参谋长。这期间,他初露锋芒,编订了我国第一部陆空联络符号,并第一次使用在相关战斗中。

1929年,作为川军总司令的刘湘,仰慕蒋逵才能,将他请回川中,委以重任,并不惜用重金打造出川中空、海(江)军。

此时,全国的空军才进入起步阶段,但身为四川“一把手”的刘湘却眼力独到,决计独步云天,傲视群雄。

他把地势平坦且水缓的南岸区广阳坝作为基地,在此成立航空司令部,委任蒋逵为航空司令兼飞行教官。司令部下设两个大队,共12架飞机。同时,刘湘命蒋逵驾机试飞表演,在家乡的蓝天尽情遨游,蒋逵也成了“蜀天雄鹰”第一人。

蜀人飞蜀天,江心岛广阳坝忠实的记录了这一历史。

时值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为了磨灭中国人的斗志,促国民政府早日投降,日寇对重庆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狂轰滥炸,让山城一次次变成了人间炼狱。陪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防空显得尤为重要。于是,重庆警备司令兼防空司令的李根固将军,心急火燎找到了闲赋在家的蒋逵先生,请他帮助加强陪都的防空工作。

此时的蒋逵,虽对官场的丑恶百态早已心灰意冷,本想逃避现实不问世事,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毅然决定复出,担任防空副司令,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实事。

这期间,他积极奔走,请求政府拨款,并运用声望,号召地方财阀等民间力量募捐,筹集资金购买了大量防空应急设备。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利用以前在国外留学所学的科学知识,发明了防空洞的大直径垂直通气模式,并让附近相关洞口进风相连,使得空气对流。这一举措,避免了类似“六.五防空洞惨案”的再次发生。

他还借江河航标灯塔原理,发明了一项非常实用的预警方式——在最高处悬挂不同数量的红色气球,来表达不同的预警级别:预警、急警、撤警,这种方式,弥补了声响警报传播范围有限的缺点,让更多老百姓免遭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他还亲自编写教材,培训防空工作人员,广泛宣传防空知识,不断巡查防空设施,提出整治要求等......

为了民众的生命,为了国家的安全,他呕心沥血,不知疲惫地奔波,为陪都的防空立下汗马功劳。

抗战胜利后,洁身自好的他不愿再介入肮脏的军国政治,淡出名利场,闲居于南山一段称作的“莲花山”的地方,取义“出淤泥而不染”。全国解放后,他曾任重庆政协委员,晚年在天津的女儿家寿终正寝,卜年95。

国难出良将,盛世产良臣。人杰地灵的渝州大地,自古曾出现过多少壮士英豪!“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投稿人:胡铁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