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重庆市纪委监委

贵州:持续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3-11-01 08:11

贵州省黄平县纪委监委坚持监督、办案、治理一体贯通机制,通过深入涉粮企业查找制度建设的薄弱点、权力运行的风险点、监督管理的空白点,以有力监督护航县域粮食安全。图为黄平县纪检监察干部在该县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仓库了解粮食出入库情况。

贵州省榕江县纪委监委运用信息化手段,紧盯粮食收购、储存、销售重点环节,持续巩固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到县粮油购销公司依托粮仓数字化信息监控平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要求将粮食购销作为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整治。

贵州省纪委监委在不断夯实近两年全省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结合党中央最新要求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印发《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持续紧盯地方党委和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国有粮食企业,围绕责任、作风、腐败问题深化专项整治,对涉粮领域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深入分析,查找短板漏洞和深层次矛盾,推动健全治粮管粮长效机制,提升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围绕责任、作风、腐败问题深化整治,总结分析涉粮案件特点规律

“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反组织原则,违规调整提拔干部;廉洁底线失守,占用公物牟利;对党纪国法毫无敬畏之心,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9月26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正厅级干部吴青春被开除党籍,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这是贵州省粮食购销领域反腐的又一战果。

专项整治以来,贵州省紧盯地方党委和政府、主管监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紧紧围绕责任、作风、腐败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重点纠治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不及时,推动工作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敷衍应付问题;重点纠治主管监管部门监督管理缺失缺位、履职不公、执法不严、失职失责等责任问题;重点检查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销售、存储政策情况,严厉查处靠粮吃粮、以粮谋私等腐败问题。

为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贵州省纪委监委牵头成立省协调小组,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财政厅等为成员单位,督促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参照省级模式组建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同步推进。在专项整治中,坚持“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协同推进涉粮问题清仓见底、真查真改。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优势,省纪委监委整合省市县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审计、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业务骨干力量,凝聚起打击涉粮腐败的强大合力,有效突破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的同时,对涉粮案件违纪违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

“从查办案件的情况来看,‘一把手’是涉粮腐败的高危人群,呈现出风腐问题交织的特点。”贵州省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有粮食企业单位相对独立、权力集中,“一把手”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权谋私等问题较为突出,极易滋生腐败。该省查处的案件中,国有粮食企业、基层粮库“一把手”违纪违法人员约占全省粮食购销领域立案人数的20%。

关键岗位也是涉粮腐败的易发点。记者了解到,粮食交易、质量检验、仓储保管、财会等岗位人员,也是违纪违法的易发高发人群。交易人员以权谋私,质检人员收钱换样,保管人员倒买倒卖,财会人员监守自盗等违纪违法行为特征较为明显。

在涉粮腐败案件中,往往有不法粮商牵涉其中,呈现出权钱交易、利益勾连的特点。据了解,贵州储备粮购销常年“两头在外”,省外产粮地区粮商成为该省储备粮购销的主要载体。有的不法粮商为打通贵州市场,不断编织利益关系网。

从违纪违法的手段来看,弄虚作假是惯用伎俩,主要是围绕粮、钱、资产做文章,包括虚假轮换套取国家补贴、虚列成本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法手段。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某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经理王某通过签订虚假合同、以次充好、“转圈粮”等方式套取国有资金227万余元,用于违规发放津补贴。同时,王某还采取虚列粮站维修费等方式,贪污公款18万元。最终,王某因犯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该公司其余11名员工均受到相应处理。

深入查找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为做好“后半篇文章”打下基础

针对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分析问题表征,更要深挖一层,探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贵州省纪委监委督促主管监管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找管理短板、制度缺漏,整合“监督检查室+主管监管部门”力量,对9个市州及主管监管部门开展5轮督导,协调推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牵头开展调研,深入分析涉粮领域腐败问题发生的体制机制障碍,揭示粮食购销领域管理监管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打下基础。

对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地方、单位特别是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政治站位不高,对粮食安全的形势认识不充分,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意识不强,纪法观念淡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涉粮领域腐败问题的滋生。”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粮食系统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是另一个原因,一定程度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政治建设问题。从队伍特点来看,粮食系统人员队伍总体呈现出“一高一少两低”,即年龄偏高、专业技术人员少、学历偏低、职级偏低特征,干部职工缺乏常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纪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性修养不高、纪法意识不强、职业素养不足,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违纪违法。

从体制机制上看,也存在一些堵点。行政监管不到位,外部监督衔接不畅。记者了解到,贵州省粮食储存库点“多、小、散”特征较为突出,随着粮食购销体制和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粮食行政监管部门历经多次调整变动,有的县(市、区)仅有1个股室1名工作人员负责粮食行政管理工作且人员流动性较大,监管力量薄弱,监管缺位错位问题凸显。另外,相关监管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开展粮食采购、储存、销售等方面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监管合力,信息沟通交流不畅,导致存在监管盲区。

“此外,基层粮库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监管存在盲区,是‘转圈粮’‘空气粮’等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专项整治前,部分粮食企业储备粮管理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存,客观上也给挤占、挪用国有资金、侵害国家利益等行为提供了空间。”贵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这些问题,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有针对性地向同级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及有关国有粮食企业等单位和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共97份,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强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机制等方面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纪检监察建议书发出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列席民主生活会、电话提醒、专项督查、不定期回访、抽查核实等方式,进一步压实被建议党组织和单位的整改责任,确保真改实改,并按期反馈整改落实情况。

推动建章立制、深化改革,促进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针对反馈你们的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有漏洞等问题,是如何整改的?”

“我们建立了智慧型气调储粮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只要点开这个系统,所有粮食进出库情况都能实时查看,还能对粮源进行全国范围内跟踪,能有效避免‘转圈粮’情况的发生。”近日,在遵义市播州区鸭溪粮食储备库,播州区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对前期下发的纪检监察建议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整改落实。

在专项整治中,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智慧粮库建设压实责任,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省级层面出台《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助力粮库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推动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印发《贵州省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储备粮库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全覆盖,粮库信息化系统与省级管理平台、国家平台实现“三通”,即网络通、数据通、视频通,为下一步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信息化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不够有力问题,贵州省纪委监委推动出台《贵州省市(州)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推动将粮食安全考核纳入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督查激励范围,充分调动地方保障粮食安全的积极性;推动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纳入省直部门专项工作绩效管理,对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成员单位,从目标制定、目标下达、季度监测、落实整改等方面进行闭环管理。

针对粮食收购、储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问题,该省纪委监委推动省级层面出台《贵州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贵州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粮食收购企业备案、收购行为、收购服务和收购监管,将储备粮管理的制度化规定从省级层面拓展到全省的地方储备粮管理;督促修订《贵州省地方储备粮油竞价交易规则》,进一步规范地方储备粮油轮换购销行为,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轮换全部实现通过贵阳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实行公开竞价交易;同时,督促市县两级加快推进粮油储备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承担政策性业务储备企业的监管,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国有政策性粮食储备企业已完成政策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改革。

为了打通行政监管体制机制堵点,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级业务主管监管部门累计建章立制和修订完善制度368项。省纪委监委督促指导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建立《贵州省粮食储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在粮食收购监督检查、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粮油检验检测机构管理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信息共享互通;督促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配强主管监管队伍力量,严格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着力解决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缺失缺位问题;督促财政部门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政策性补贴等资金的跟踪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储备粮加工转化流入口粮市场的监督检查,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审计部门加强对地方粮食储备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审计。


声音

贵州省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关于深化整治粮食购销等行业腐败的工作部署,将“深化整治粮食购销行业的腐败”纳入本省2023年重点工作,持续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协同推进涉粮问题清仓见底,深入总结分析涉粮案件特点,找准涉粮腐败的高危人群、易发点、“重灾区”等,把查办案件作为推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惩治力度,深入查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坚决铲除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为“深耕细作”护航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贵州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教授李运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贵州省纪委监委扛起守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责任、作风、腐败问题深化整治,严厉打击了粮食购销领域的“蛀虫”“硕鼠”和不法商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深入查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全力做好“后半篇文章”,着力在推动建章立制、深化改革,促进粮食购销领域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上下功夫,督促解决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不够有力问题,有效推动粮食购销、储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探索建立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形成闭环监督管理的强大合力,筑牢粮食购销领域安全屏障,确保粮食廉洁购销和粮食供应安全,深得人民群众赞许。

——贵州省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安顺市西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周晓卫

粮食安全极端重要,从根本上治理这一领域腐败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贵州省纪委监委开展专项整治,盯住责任、作风、腐败等问题,整合公安机关、审计、主管监管部门专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突破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一批粮食购销领域的“蛀虫”被查处,对“靠粮吃粮”式腐败起到了有效震慑作用。贵州省纪委监委更深入分析典型案例,找到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有针对性地向各有关单位提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并通过不定期回访、抽查核实等方式压实整改责任,以一系列务实举措守护粮食购销领域的安全。

——贵州日报报刊社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伍少安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