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西部大开发方面,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到“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西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资源接续地,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十分突出。习总书记从提出“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到要求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结合、自力更生与加强协作的结合,这既是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也是重庆自身发展的需要,对重庆的发展意义深远。重庆应当找准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作为重要战略支点和发挥支撑作用的切入点、着力点,在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城乡结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发挥好支撑作用。
二、在对外开放方面,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到“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这是习总书记针对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要求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重庆,在内陆开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向东贯通长江经济带的长江黄金水道、向西直达欧洲的东欧班列、向南直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陆海新通道、向北直达俄罗斯的“渝满俄”班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体系。“一带一路”为重庆与世界各地之间铺设起开放合作的桥梁,让重庆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重庆应当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内陆开放力度,拓展开放通道,提升开放平台,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环境,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应更好地建设出海出境大通道,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支撑,继续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开展首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作出更大贡献。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从“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习总书记两次视察重庆时都强调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大局,要求把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今年这次视察时更加明确要求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习总书记的这些指示,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入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既是重庆实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庆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庆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辖区内长江流程679公里,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应在全域空间范围内探索构建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导向,兼具全空间、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全过程和全要素特征的全域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这是重庆探索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关键路径,也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抓手。应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把重庆好山好水保护好,把江城山城建设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重庆山水“颜值”更高,让重庆大地“气质”更佳,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总之,从“两点”“两地”战略定位到发挥“三个作用”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两次视察重庆时都为重庆的发展导航定向,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们相信,三千多万重庆人民一定会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在8.2万平方公里的重庆大地上谱写出绚丽多彩的新篇章。(李昌伦)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