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要靠组织培养,也要靠自身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好干部,成为好干部要做到“十摒弃十强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摈弃“随大流”心理,强化“坚守信念、独善其身、独立特行”的意识。有人认为身处当今时代,何必“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认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羊随大群不挨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法不责众”、“人家拿得、我也拿得”、“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自己不拿白不拿”。于是就迈出了可怕的“第一步”,随之一发不可收拾。
二是摈弃“吃亏受屈”心理,强化“吃亏是福”、“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与平安”的意识。有人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某个时段吃了亏,一定要在另一方面、另一时段补上。有人带着阴暗心理,猜测人家那个位置“油水”很足,一定得了不少好处,越想越鬼火冒,进而心态失衡,自己也要趁机捞一把。有这种阴暗心理的人不掌权则罢,一旦掌权则“上桌就捞菜”,一定要把过去“人家多得、自己少得”的利益捞回来,结果很快就栽了跟头、翻了船。
三是摈弃“没事勿忧”心理,强化“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意识。有人认为我这点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都不晓得;而且“攻守同盟”早就订好了,不会有事的,抱着侥幸心理。殊不知“抱团结伙”最靠不住,往往一人出事,牵扯一大片,“一拉一串子,一捣一窝子”,无一幸存!
四是摈弃“我这不算啥”心理,强化“防微杜渐、勿因恶小而为之”的意识。有人认为“我这点算个啥,与别人比起来不过是小菜一碟,小巫见大巫,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再查多少人都查不到我头上”。在当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形势下,此种想法极为有害,说不定有朝一日一觉醒来就“阴沟里翻了船”。
五是摈弃“升官必发财”心理,强化“当官莫发财,发财莫当官”的意识。国人传统上往往把“升官”与“发财”联系起来,认为“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发财不当官,只有吃和穿”,信奉的是:“升官发财当老爷”、“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今时代,决不能把“升官”与“发财”联系起来。
六是摈弃“赶紧捞一把”心理,强化“保持晚节,平安着陆”的意识。有的人一生清廉却不能保其晚节,一生谨慎却不能平安着陆,出现“五十九岁”现象。其心理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生辛辛苦苦、唯唯诺诺,组织上也没有给我什么特殊关照,眼看就要退休了,今后再也没有机会了,该为自己想想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此时不捞、更待何时?”
七是摈弃“功能补过”心理,强化“功高并非不廉理由,功过不能相抵”的意识。有的人觉得自己虽然得了点好处,但对组织、对群众、对服务对象很不错,付出的已是太多太多,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两相抵销,早就扯平了。殊不知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一旦出事则“一票否决”、前功尽弃!
八是摈弃“勤廉愧对家人”的心理,强化“夫廉妻荣、父廉子安”的意识。有的人觉得自己“抛开洒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自己爱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得到的却太少太少,父母子女更没有得到什么照顾,有的只是冷清寂寞。为此爱人常在耳边嘀咕,“你看某某才芝麻大个官,能力也不怎样、工作也不咋的,但在捞钱上却很有一套”,嘀咕多了,最终便失去了定力,放弃了准则,乃至走上腐败堕落的不归路。
九是摈弃“过去都这样”心理,强化“审时度势、悬崖勒马、再造新我”的意识。有的人认为“过去都这样啊”、“是该这样啊”。没想到形势已发生了变化,自己的问题量变已引起质变、性质已截然不同了。也就是“温水煮青蛙”效应。有的人干脆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都这样了”,“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殊不知“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浪子回头金不换”、“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自己白白把悔过的时机放过去了。
十是摈弃“投资回报”心理,强化“为民掌权、奉献社会”的意识。有的人或是早年读书求学花了不少钱,或是为了谋求某一职位先期有所“投入”,便把工作岗位当生意来做,每天就想到“有投入必有产出”,结果殊不知血本无归!没想到当官最大的好处是“为人民服务的舞台更宽广,更能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这已足够了。
上述种种,归结到大的方面,一是传统道德的丧失(传统观念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犯法的事不做,毒人的药不吃;非份之财不取);二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树立或根基不牢;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四是法制尚不健全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犯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我们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既向历史上和身边的优秀干部学习,也要用好警示案例,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自觉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投稿人:代正光陈鲸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