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再狠抓两年,让“蝇贪蚁腐”无所遁形

来源:风正巴渝 时间:2025-03-12 11:10

从“校园餐”贪腐到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乱象,从医保资金“跑冒滴漏”到殡葬领域“黑中介”牟利,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啃食的是民生福祉,撕裂的是干群关系,动摇的是执政根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六届市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释放出“老百姓反对什么,刀刃就对准什么”的鲜明信号。

过去一年,全市聚焦民生痛点难点,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5735件、立案5403人,移送检察机关259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288个,交出了一批可量化的数据账、可感知的实事账、管长远的制度账。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要围绕老百姓可感可及的目标任务,聚焦县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再狠抓两年,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扎实推进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着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必须利剑出鞘,让“蝇贪蚁腐”无所遁形。办案是最直观的标尺,也是最有力的震慑。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群众办事“塞红包”......这些行为看似“小打小闹”,实则如同“慢性毒药”,高发于基层一线、集中在民生领域、潜藏在群众身边。要紧盯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惠民富民、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大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以雷霆手段打击“蝇贪蚁腐”。要紧盯“关键少数”、镇村干部等重点对象,综合运用跟进督办、提级交叉、领办交办等方式,及时处置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线索,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强有力执纪执法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

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必须祛病除根,让腐败问题无处滋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既要坚持“办案开路”形成有力震慑,也要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堵塞漏洞。要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强化分类整改,推动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共性问题面上整改,持续放大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叠加效应,推动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完善制度,从根源上净化政治生态,不断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针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问题,认真查找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醒提示函等方式,推动案发单位围绕权力运行、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深入查找短板弱项、完善制度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利益有人护。

让老百姓可感可及,必须攥指成拳,让监督无处不在。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集中整治开展以来,以超常规举措凝聚合力,构建了“党委领导、纪委牵头、部门联动、区县主战”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建立市级整体谋划、县级全面统筹、乡镇协同联动、村级末梢监督的上下贯通协作责任体系,攥指成拳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要完善“群众点题、部门治理、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机制,深化运用“码上举报”“廉情驿站”,通过下沉指导、明察暗访、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等方式,及时发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逐级拧紧责任螺丝,防止松劲懈怠、疲劳厌战,围绕重点整治项目,采取针对性举措固强补弱,推动集中整治再上新台阶。坚持开门抓整治,主动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基层群众等参与成效评价,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推动集中整治取得更大成效。



纪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