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间,我投身纪检监察工作已四载春秋。这4年里,我在党风政风的岗位上和战友们并肩作战,不断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前行,实现了自己从“新人小白”到“业务老兵”的蜕变。
一个个节点的坚守是
对“初心”的磨砺
“小杨,中秋前的明察暗访安排,咱们得重点关注月饼、蟹卡蟹券等商超礼品的销售情况。”入职不久,我跟着前辈第一次参与节日监督,他一边往公文包里塞着督查清单,一边感叹:“节日节点是考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我们多较真一分,纪律的防线就牢固一分。”
节假日本应是轻松祥和的日子,我们却保持着高度警惕,因为这些时候往往是“四风”问题的易发多发期。节前,我们会提前谋划,通过制发典型问题通报、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向党员干部敲响廉洁警钟。短信虽短,警示尤长,目的是让大家都能过个风清气正的节日。从公务车GPS轨迹与审批单的比对,到电子发票与消费场景的交叉核验,再到基层“三公”经费的动态监测。随着与“四风”问题的斗争越发深入,我们的监督清单越来越精细、监督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四年里,我们累计开展节点监督30余次,查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20余起。我深刻体会到,每个节点的坚守,磨炼的是“久久为功”的意志,锻造的是“敢于斗争”的品格,让我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逐渐蜕变为监督执纪的“小能手”。走在作风建设这条道路上,我对“节点就是考点”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内心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定有力。
一道道难题的考验是
对“本领”的淬炼
聚焦“四风”老问题、新动向,单位决定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监督,搭建大数据监督平台,随后市纪委监委也推出了“党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刚接到消息时,同事们都非常兴奋“有了这个平台,就像给我们的监督工作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再隐蔽的问题也无所遁形。”
我们整合财政支付、税务票据、公车加油等多方面数据,利用监督平台24小时不间断检索比对,抓取可疑数据,在推动精准发现问题上取得实效。有一次,平台预警显示,某单位公务加油卡存在异常消费。我和同事们立刻展开调查,在分析消费记录时,经验丰富的林哥说:“非加油时段的小额消费较多,这里面很可能有问题。”我们随即前往该加油站调取消费记录、查看监控录像,查明该单位驾驶员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购买生活用品。最终,该驾驶员受到组织处理,在全区形成了警示作用。
通过这些查案经历,我认识到:监督就像看病,既要懂“望闻问切”的传统功夫,也要会用“影像扫描”的科技手段,面对冷冰冰的数据,要带着“人味儿”去看——那些脱离实际的小异常,藏着的正是我们要揪出的作风病灶。现在我们运用大数据监督愈发熟练,通过异常情况顺藤摸瓜、举一反三,实现了监督由过去“瞪大眼睛看”向现在“数据碰撞算”的转变,让“四风”问题无处藏身。
一次次问题的整治是
对“认识”的深化
刚开始工作时,我以为查处“四风”问题就是工作的全部,但当我接到领导要求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并对整改成效回访评估时,才明白查办案件并不是终点。
“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治理一域,这才是监督的最终目标。”在某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前辈的话让我印象深刻。那年,我们在查处某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后,没有止步于追责问责,而是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财务监督检查,梳理出基层单位财务审批等制度机制漏洞20余个,推动全区各单位从制度层面扎紧“钱袋子”。
在推动清廉重庆建设中,更是将“治”的理念贯穿始终。我们紧跟市总专班步伐,以最小颗粒度的清廉细胞为抓手,在清廉村居建设中总结出了“廉情驿站”基层监督方法,在清廉医院建设中总结出了“院党委—党支部—科室”三级监督网格......以点带面,清廉建设由试点示范向全局辐射带动,推动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所以我想,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只有做实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才能彻底铲除风腐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四年来,从跟着前辈“看门道”到独立带队“找病灶”,我愈发感受到党风政风监督工作的分量。当看到群众在清廉村居建设中露出满意的笑容,当听到企业负责人感慨“政商关系更清爽了”,我更加确信: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征程中,我们既是“答卷人”,更是“守关人”,唯有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方能让清风正气在巴渝大地永续流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
![]() |
![]() |